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制度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是指在安全生產過程中,針對各系統、各環節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險源,進行超前辨識、分析評估、分級管控的管理措施。
為貫徹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發生,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結合公司安全生產實際,制定本制度。
一、總體要求
結合各部門各崗位工作實際,按照“統一指導、全員參與、全面實施、持續改進”的基本原則進行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要充分發揮基層技術人員、骨干專業人員的主導作用,嚴格落實企業、部門、班組、崗位四級責任制,做到“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模式。
二、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責任體系
(一)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總經理
副 組 長:副總經理、總經理助理
成 員:各部門負責人
領導組在行政部內設辦公室,副總經理、總經理助理兼任辦公室正、副主任,負責檢查、督促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的具體實施情況。
(二)職責分工
1、總經理是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第一責任人,對安全風險管控全面負責。
2、副總經理、總經理助理在分管區域內是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指定負責人,負責確定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組織機構,明確各職能部門的職責、權限,主持制定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方針、目標,組織年度安全風險辨識,建立健全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制度。
3、副總經理、總經理助理協助總經理負責全面監察、監督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各項工作的落實情況,組織安全工作行政例會、日常教育、安全培訓、隱患排查、風險治理、安全考核等。
4、各部門通用職責:積極參加各種培訓,組織所屬人員學習并掌握風險分級管控相關知識,負責查找識別本部門及與其他部門工作中的交叉區域、工作節點內的風險源危險點,制定風險評估、風險分級管控措施并全面落實,做好相關文件和相應記錄的管理工作。
5、各班組長和崗位人員在部門負責人的組織帶領下,負責本作業區域、崗位職責內及相關工作交集內的安全風險辨識及管控措施的具體落實和實施,強化安全責任意識,及時上報安全風險和隱患,并提出合理化意見和建議。
(三)辦公室職責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辦公室在副總經理、總經理助理的帶領下,負責檢查、督促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的實施情況,具體職責如下:
1、制定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制度,明確辨識程序、評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層級責任、考核獎懲等內容;
2、制定安全風險辨識的范圍、程序和方法;
3、指導、督促各部門開展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并對實施情況進行檢查、考核;
4、承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領導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三、安全風險辨識范圍
安全風險辨識范圍包括報廢汽車從回收拆解到生產銷售全部經營服務活動過程中所涉及到的人、物、環境,要對該過程中關鍵時段、關鍵區域、關鍵部位、關鍵環節可能出現的安全風險進行全面摸排,全方位、全過程辨識工藝流程、設備設施、作業環境、人員行為和管理體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做到系統、全面、無遺漏,并持續更新完善。
(一)重大危險源
根據重大危險源存在的危險性大小、發生事故的難易程度、事故危害程度等因素,對回收拆解過程中存在的意外傷害、易燃易爆等重大危險源進行重點辨識評估,定性定量排查作業場所作業過程中存在的危險源。
(二)生產作業中的關鍵環節
對拆車機、剪切機、抓鋼機、裝載機、破碎線、舉升翻轉設備等各中大型作業設備的作業場所、作業地點的關鍵時段、關鍵區域、重點部位、關鍵環節可能出現的各種安全風險進行摸排。
(三)專項辨識
1、工作流程、設施設備、重要因素等發生重大變化時。
2、各種高危作業實施前,新技術、新設備、新人員、新流程等實施應用前,連續停工停產15天以上復工復產前。
3、類似相關企業發生傷亡事故或涉險事故、出現重大事故隱患或發生重特大事故后。
4、其他需要專項辨識的時機。
四、安全風險辨識程序
(一)年度安全風險辨識及風險評估
每年由公司統一組織并制定年度安全風險辨識及風險評估工作方案,抽調各部門負責人(必要時聘請專家),根據《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GB/T13861-2009)和《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6441-86),圍繞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對生產系統、裝置設施、作業環境、作業活動等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安全風險辨識。通過對系統的分析、危險源的調查、危險區域的界定、存在條件及觸發因素的分析、潛在危險性分析,確定危險源種類及風險等級,制定風險控制措施。
(二)日常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估
由各部門負責人結合本部門重點區域、重點場所、重點環節以及操作行為、職業健康、環境條件、安全管理等,每月至少進行一次專業系統的安全風險辨識。
日常工作中各崗位要加強現場監管,每天上崗前要對上崗區域內的環境、設備、設施、勞動防護進行安全風險辨識和檢查,若發現存在不符合項應立即處理,處理不了的及時向值班經理匯報。
五、安全風險辨識方法和風險等級
由公司統一組織,各部門具體負責,按照劃分辨識范圍和重點,采用JHA+LEC或JHA+LS法(具體方法和指標見指導手冊)對安全風險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等級,通常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四級,并分別采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標示。
六、建立風險數據庫、重大風險清單
(一)各部門安全風險辨識結束并確定風險等級后,要統一建立風險數據庫、重大風險清單、繪制“紅橙黃藍”四色風險分布圖,匯總造冊。要明確管理狀況、責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況,實行“一風險一檔案”,做到“誰辨識、誰簽字、誰負責”,存檔備查。
(二)對現場辨識出現的不同類別風險,必須明確應急處置程序和措施,經評估存在不可控風險的,必須立即停止區域作業或停止設備運行,撤出危險區域人員,制定整改措施進行整改,整改完畢后再重新進行評估并進行實時監控。
七、管控措施
各部門要根據安全風險的特點和評估、分級結論,從組織、制度、技術、應急等方面制定措施,通過隔離危險源、采取技術手段、實施個體防護、監控設施等辦法,對風險源進行有效管控,達到回避、降低和監測風險的目的;同時針對安全風險等級,按照“企業、部門、班組、崗位”四級,分層分類逐級分解落實到每級崗位和管理、作業員工身上,確保每一項風險都有人管理,有人監控,有人負責。
公司每月對評估出的重大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和管控效果進行檢查分析,識別風險辨識結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區,針對管控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調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結合季度和專項風險辨識評估結果,布置下一步工作中的風險管控重點。
各部門每月對本系統存在的每一項風險,從制度、管理、措施、裝備、應急、責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實管控措施,組織對月度風險重點管控區域措施實施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分析,落實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現場實際,不斷完善改進管控措施。
行政部負責嚴格對照每一項風險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監督檢查,確保管控措施嚴格落實到位。
八、風險公告和培訓
對存在的主要風險點、風險類別、風險等級、管控措施和應急措施,由公司統一在醒目位置和重點區域分別設置安全風險公告欄,制作崗位安全風險卡片,標明安全風險可能引發事故的隱患類別、事故后果和管控措施、應急措施及報告方式等內容,讓每一名員工了解風險點的基本情況及防范、應急對策。
日常管理中要加強風險教育和技能培訓,公司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安全技術人員風險辨識評估專項培訓;每月組織所有員工進行一次以年度、綜合、專項風險辨識評估結果、與本崗位相關的重大風險管控措施為主的教育培訓,確保每名員工都能熟練掌握本崗位風險的基本特征及防范、應急措施。
九、考核辦法
1、未按規定進行安全風險辨識的部門,部門負責人績效獎金扣發300元;風險辨識不認真,辨識內容不清晰的,部門負責人績效獎金扣發200元。
2、未按規定建立安全風險數據庫、重大安全風險清單并匯總造冊的部門,部門負責人績效獎金扣發300元;編制內容不全,編制不合格的,部門負責人績效獎金扣發200元。
3、未將風險辨識評估結果和管控措施應用于作業規程、操作規程、安全技術措施等實際工作中的部門,暫未引發安全責任事故的,部門負責人績效獎金扣發300元;引發安全責任事故的,根據事故情況酌情另行處理。
4、行政部在督查過程中若發現工作過程中有違規操作,應立即制止、糾正違規行業,對違規部門和人員全廠通報批評,部門負責人績效獎金扣發200元;崗位違規責任人績效獎金扣發100元。
5、總經理以下各分管領導及部門責任人根據各自職責未對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的結果按要求進行跟蹤落實閉合管理的,各負責人績效獎金扣發300元。
6、其他未列入項根據實際結合公司獎懲制度相應條款對應處理。
二0一九年一月